3月16日,市政府新聞辦召開“振興新突破 我要當先鋒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(第十場)。會上,市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姜柏林、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單偉民圍繞“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,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”作情況介紹。
市發改委:實施四大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
發布會上,姜柏林圍繞“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,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實現新突破”,重點介紹了四大行動。
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
實施風電提升、光伏擴面、生物質挖潛、煤電升級、清潔取暖攻堅等5項重點工程,確保2025年,單位GDP能耗、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分別下降15%、18.5%。
加強煤炭減量替代與清潔高效利用。高標準建設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,利用三年時間完成熱源清潔化改造2.5億平方米、城鎮既有建筑節能改造800萬平方米,重點推進華潤沈海熱電升級遷建項目。2025年,煤炭消費比重降至40%左右。
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。推動沈北、法庫等地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,啟動縣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,推進氫能“制儲輸用”全鏈條發展。2025年,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53%以上。
實施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
實施綠色企業培育、工業節能增效、資源綜合利用、清潔生產改造、綠色技術推廣、新興產業壯大等6項重點工程,確保2025年,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率不低于15%。
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在汽車、裝備、輕工、醫藥等行業建立綠色制造企業培育庫,推動創建綠色工廠、打造綠色供應鏈。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碳,有序推動能效基準水平以下項目限期改造。2025年,省級以上綠色制造名單數量達到200家。
引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。在落實“雙碳”目標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,聚焦航空、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8條重點產業鏈,推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,推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、集成電路裝備等重點產業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。2025年,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%以上。
實施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
實施土地節約集約利用、既有建筑節能改造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、供熱結構優化、城市“鋪滿綠”、美麗宜居村等6項重點工程,確保2025年,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,規劃保留村全部建成美麗宜居村。
推動用地結構調整優化。加強規劃引領和管控,構建有利于節約資源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,推動城鎮發展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提升轉變。2025年,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完成省下達目標。
推進城鄉生態品質提升。推廣綠色建造方式,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,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。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,推進大宗固廢資源綜合利用。以口袋公園建設為突破口,高水平規劃建設北方特色公園城市。2025年,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9%以上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%以上。
實施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行動
實施城市公交線網優化、軌道交通建設提速、運輸工具低碳化、基礎設施綠色化等4項重點工程,確保2025年,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7%。
推動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。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,推動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“公轉鐵”,開展一體化多式聯運服務,爭取納入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。2025年,地鐵運營總里程達到257公里,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運輸比超過80%。
抓好節能低碳裝備推廣應用。加快新能源車輛在公交領域應用,推進公路沿線、公交場站充電基礎設施建設。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,推廣應用溫拌瀝青、智能通風、輔助動力替代等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和產品。2025年,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10%左右。
沈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 劉國棟
市生態環境局: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
發布會上,單偉民介紹,市生態環境局將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,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,著力在重點區域、重點領域、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。未來3年,將重點推進四個方面工作。
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
市生態環境局將重點實施5大行動,強化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。一是實施燃煤污染治理提升行動。到2025年,具備條件的65噸以下鍋爐實現“應淘盡淘、應改盡改”。二是實施臭氧污染深化治理行動。開展工業行業涉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排放“源頭替代、過程控制、末端治理”系統整治。三是實施移動源協同治理行動。到2025年,機動車、工程機械等超標冒黑煙現象基本消除,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0%。四是實施揚塵、秸稈禁燒精細管控行動。五是實施重污染天氣聯合應對行動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,深化沈陽現代化都市圈聯防聯控機制。到2025年年底,全市力爭優良天數突破325天,PM2.5年均濃度降至30微克/立方米以下,基本消除重度以上污染天氣,臭氧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。
進一步提升水生態品質
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,將強化水污染源頭治理,分流域、分區域科學施治,到2025年年底,實現國省考斷面全面消除Ⅴ類水體,優良水體比例力爭達到80%以上。
重點實施4大行動,一是實施重點河流水質提升行動。開展蒲河水質提升攻堅;開展養息牧河達標整治;開展八家子河專項治理。二是實施污染源全面治理行動。深化入河排污口整治;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問題以及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專項整治;加快推動畜禽糞污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。三是實施重點工程補短板行動。以北沙河、蒲河為重點,推進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截污管線建設;推進實施重點區域雨污分流改造。四是實施水環境監管提檔升級行動。建設蒲河4個重點支流河和臥龍湖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;建立污染防治及管控措施清單,實施“分級分類分區”精準管控。
進一步保障土壤環境安全
堅持“預防為主、防治結合、風險管控”,突出重點區域、行業和污染物,實施分類別、分用途、分階段治理,到2025年,持續保持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、危險廢物、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3個“百分之百”。
重點開展4方面工作,一是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,二是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,三是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,四是開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全力打造東北地區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“無廢城市”樣板。到2025年,建立綠色制造企業重點培育庫,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制造企業100個;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穩定保持在100%,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5%;全市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率達到100%,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75%。
進一步提高生態系統質量
構建嚴格的準入防線。深化準入清單對“兩高”行業的管理要求,引導規范產業在空間布局、類型結構等方面優化調整。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。持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,強化紅線內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的監督,開展“綠盾”行動,依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問題。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。力爭6至7年內,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命名。